考研政治毛概讲义:5.2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本质论的雏形:
1986年9月,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1990年12月:“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特点:1、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
基本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把握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唯物史观: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时期内甚至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也没有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国情: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
时代特征:和平与发展、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原有的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1、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发展生产力和增加人们收入
本质论的五句话即五个目标:前两个:(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后三个:(价值目标)
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3、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互为条件。(实践中表现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邓小平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过程中,来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
在阐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时,把社会主义本质逐步体现的过程更具体描绘出来,即“三步走”.
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