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毛概讲义:1.2 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形成和发展过程:
1.开始形成: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2.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吸取抗战的新经验,形成较系统的哲学、军事想、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1945年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基本点:
A、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
B、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通过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科学文化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经济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等一系列正确方针;
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的经验,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汉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等各种关系,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等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解决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等重大方针问题。
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
随着敌我力量对比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上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十大军事原则;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盟者的领导的两个条件:
1)率领被领导者向共同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胜;
2)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
对敌人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并作到有理、有利、有节;
在反动统治地区,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在组织上采取荫蔽精干的方针;
对被打倒的反动统治阶级成员和反动分子,只要不造反,都给予生活出路,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
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要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
5.党的建设理论
注重从思想上建党。
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要求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群众路线:把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扞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党革命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